网站首页 禅武医禅武医资讯媒体报道 列表
德建——少林传统功夫嫡系传人
编辑时间:2017-10-18 14:40 作者:admin 浏览量:0
Nanfangdaily Online
2005-01-14


 
  寻访德建

  


      从少林寺到德建隐居的三皇寨,相距有十几公里,相隔了几座山峰。

  也许是要考验我们,少林寺景区内的上山旅游索道因为当天风太大了,暂停营运。为了见到真功夫,于是决定爬山。

  沿途纷飞的红叶,呼啸的山风,蜿蜒的山道,无穷的石阶。来自广州的我们背着背包,要进入深山寻访一位传说中的少林武术高僧,这一切似乎都很符合武侠小说里常见的意境。路上很少人,零星碰到几个采药的当地农民,他们也说知道德建师傅。

  在崎岖的山道里行走了接近3个小时,又在山崖边险峻的石栈道上花去1个小时。在嵩山,有中国最古老的山地构造,景色迷人,我们却不敢多流连,终于两腿发软地赶在下午两点到达了藏在山壑中的三皇寨。这里属于少林寺的分院之一,平时很少游人到此。正是因为清静,如今则成了德建修身练武的地方。一照阳光洒下,祭奉天地人三皇的旧庙、两座石塔、自开的菜地、紧闭的小木门……一切都很简陋,显得非常的静谧。

  德建的俗家徒弟行曦很和气地接待了我们,然而他却遗憾地告诉我们,师傅下山去了,已经走了一个星期。但他答应帮我们给德建打个电话。

  德建下山的时间不定期,主要是会友或是给人治病。尽管他在三皇寨的时间要比在少林寺的时间要长,但要见到他本人还需靠缘分。十几分钟后,行曦终于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,德建师傅正在少林寺,他下午还要出去给一个病人看病,晚上可以有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,地点是慈云堂。

  为了让我们不屈此行,行曦带我们参观了德建打坐和练武的“龙阳洞”。这里原是绝壁悬崖上的一个天然石洞,后来被德建扩凿成一个拱顶的石窑洞,洞壁里又凿出一张石床。洞前砌起的一道石墙,旁边为深渊,这就是德建练习“心意把”的“一字桩”。行曦指着远处的高山说师傅也经常带他们到山上采药。“这附近的山峰全都走过。”据说三皇寨过去败落不堪,德建到此后才化缘重修的。

  德建(号合一,俗名丁洪本),42岁,东北人,10几岁时参加过家乡的武术班,1982年来到了登封少林寺。1988年拜少林寺行性(俗名张庆贺,寺内辈分比德建低一级)为师学习少林功夫,至今已有16年。行性在1955年后曾跟随吴山林学少林功夫,吴山林是少林寺一代武术名师寂勤(俗名吴轱轮)的俗子。中间有段典故值得一说:寂勤学得古传少林拳法秘笈后,曾打出山门还俗,后将绝技传给儿子吴山林,将少林武术带到民间。上世纪30年代少林寺因为担心功夫濒临失传,就曾经专门请吴山林回寺教了3年。


  1999年的农历正月初一,在少林当时的主持素喜的见证下,行性举行仪式宣布正式将禅武医少林传统绝学传于德建。德建也从此成为目前少林传统功夫的代表。以上就是德建所学的少林功夫的基本渊源关系。


  
  “武术”与“功夫”

    对德建来说,少林寺是繁华的家,三皇寨是清净的家,两个地方有着本质的不同。他在少林寺的禅堂位于进山门右首的慈云堂,院内竹林茂密,这里的回廊里集中摆放着少林寺现存的各类石刻名碑。


  夜色渐暗,少林寺更加令人产生好奇心。行医匆匆归来的德建在自己的禅房里接待了我们。由于武术和功夫是现在一般人很容易混乱的概念,于是首先就拿出来请教他。

  德建这样回答:“武术和功夫是两个概念。先说武术,武,从古到今就是‘动武’,动武就是打斗,武也有代表道义的意思,美国对伊拉克出兵是不武。术,是打斗中的招术,这里专指内功而言。合起来就叫武术。”

  “至于功夫,则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一切运动。例如洗脸、上香、割麦、炒菜……只要有心意到,也能练成功夫。”德建站起来,给我们演练了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拜佛、铺被盖的功夫,不露痕迹却让人感到了虎虎生气。“功夫首先就是用心用意,然后以心意带动肉体,使人的身体达到气顺、力足、灵活,再把周身的能量都调动起来形成整体,发出功力。”

  “功夫是融入生活的,不单对武术而言的。它还是一种很有底蕴的文化。”德建说,“至于少林功夫,则有‘禅’,这是在心里的,是修身的;有‘武’,是强身健体,促进发育的;有‘医’,此乃‘大道’,每个人都应该懂点医术。”

  武术和功夫其实在少林武功内部也是有分化。一般来说少林武功传下来主要有3支,传到德建的是属于少林南院这一支,是遵循正宗传统少林禅武医的路子;其他分支多走上了竞技武术的路子,登封众多武校所练之武术多为竞技武术,大都为另外两支的传承。

  应该说,传统功夫和竞技武术,犹如车之双轮,鸟之两翼,二者是相辅相成的。竞技武术容易普及,适合年轻人演练,实用性强,可以很快出成绩,在中华武术走向国际竞技体坛的今天,竞技武术易于实行标准化、规范化的管理。

  但竞技武术文化积淀不足,少了禅意的融通和禅医的调理,正像其它很多体育项目一样,过度的体力透支和伤痛容易给身体带来隐患。而传统的少林功夫是禅武医合一的,不仅适合年轻人练,而且一直到老都可以练。

  目前少林功夫在申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”,此项遗产所要求的少林武功不是目前那些规范化、表演性的竞技武术,而是承继困难、濒临灭绝的传统少林功夫。

  德建说,“现在真正的少林功夫面临灭绝,我很担忧。这里有社会发展的原因,诱惑太大了,还有流于形式的功夫太多了,真正苦练的人太少了。在过去有句话:苦恒出高手。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练出的功夫才纯。现代社会物欲横流,不为所动,能克制住就做到‘苦’。但看起来这个‘苦’比过去还要难。”

  “师傅叫我去三皇寨,是很有远见的。我自己也喜欢那里,像有一种感应。”

  “因为我是一名僧人。对此我什么都不想多讲,我只默默地做我自己的,尽力而为地做好一个少林弟子。”

  但德建强调,自己并不是少林寺的武僧,“我只是其中一名僧侣。”

  “少林寺是少林寺,功夫是功夫。有很多少林寺的俗家弟子的功夫超过了少林寺的。”

  关于练习功夫,德建最后说,“练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求和手段,是进化自己、约束自己的手段。练功不是一定要跑到少林寺来学,就近有业余的老师都可以,功夫不是某个人的专利,每个人都可以练。”


  真功夫:“心意把”

     


      1998年,德建应日本少林拳法联盟访问日本,演练了“心意把”的基本套路“罗汉护身锤”和“认手通背拳”,顿时技惊四座,现场的人都说这些功夫只在少林寺白衣殿壁画里见到过,认为业已失传的少林传统拳法重现眼前。

  为了能让我们理解到少林的高深功夫,德建在小小的禅房里为我们演练“心意把”。从我们外行的眼光看来,德建的动作并不是很潇洒,但能感觉到他带来的劲和气。德建说真实的功夫在练起来都是很难看的。“练到浑身都在像使出拧麻花的劲。所谓‘奇形怪状即是真’。”

  关于“心意把”,现整理出下面一些文字。也许能对理解真正的少林功夫有所帮助:

  “心意把,又名锄镬头,是少林寺僧人千百年来自耕自种,自食其力,在田间劳动时受锄地、掘土、摇辘轳等动作启发,悟出的一门上乘功法。心意把仅一大式和几个侧式。心意把实则练气练柔劲,旨在行气入膜,充实肌体,达到动显于外,点化千钧;静敛于内,祛病健身。”

  练心意把重在心意,并非流于形式架子,而是讲求实用,不尚花架,是练心意、气力的无上法门。据德建的师傅行性法师的回忆,“只要练好一个侧式,领悟其中奥妙,就可以变化无穷,发展成一个武术流派,”他说在少林寺藏经阁的档案就曾记载当年张三丰在少林寺学艺3年,学习了少林罗汉拳,特别是学习了心意把的一个侧式,领悟了禅武的奥妙,创立了武当山拳法。由此可见“天下功夫出少林”并非乱讲的。

  “练心意把时要明三节、四梢、阴阳、五行、六合,先将气调顺,排除七情六欲,演练要来回一线,不受场地限制。主练心、意、气,兼练下盘、轻功和身法、步法。”德建说,“心意把是少林功夫的最高境界。练到这个已不宜与人动手争胜了,因为它使的都是内力,伤人于无形之中,所以武德不佳之人,不能练心意把,否则伤人伤己,大违佛门慈悲之心。”

  “我的师傅只练到十分之六,而我才练到十分之一。一代不如一代啊。”虽然这样说,德建对自己的徒弟还是抱着期望。

  不过德建还是孤独的。

  在德建所收的为数不多的弟子中,已有几个人学了七八年,终因各种原因先后离开了他,离开了少林寺。毕竟,如果跟着德建就意味着要长久潜心苦修,远离那些竞技性或商业性的比赛和表演,很难有什么“出头之日”,现代的年轻人已经不能接受这些了。

  “练武功不是为了打斗,而是练德,这是无上禅,不可说,不可谈。心意把就是禅拳,首先要把握自己,才能把握住别人。而且少林寺禅武医是相辅相成的,少林功夫首先是练心、练意,心和意练好了才能驾驭高深武功,功夫练好了才可以熟悉经络,精通医理,医理精通了又可以陶冶禅心武德,这正是禅通武达医理明,三者不可偏废,是统一体。”

  德建已经用自己的医术已经治好了无数个病人。“很多是疑难杂症,这也是少林功夫。”


    地中海“功夫迷”


    彼特=释恒觉


  彼特在一张纸上很端正地写下他的中国名字“释恒觉”。至今为止他在紧靠着少林寺的“少林新村”已经居住了11个月的时间了。跟他在一起的还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人,他们来少林寺的目的都一样:学中国功夫。

  彼特来自加拿大的魁北克。“在我的城市,功夫是很流行的东西。朋友知道我来这里学功夫,都很惊讶和很羡慕。”彼特第一次喜欢上功夫是因为李连杰的电影,那时他13岁。现在他已经23岁,学功夫的历史有10年。“我先学的是洪拳,有4年的时间,然后学少林拳。都是在美国和加拿大学的,我的第一个师傅是中国人。”

  彼特对功夫的知识了解最多的分别是:成龙、少林寺、李小龙、李连杰。最喜欢的电影是《醉拳》,这是袁和平导演,成龙主演的。彼特还喜欢关于黄飞鸿的功夫故事,觉得李连杰跳起来的动作很漂亮。他甚至在魁北克的街头公园里公开练功夫,目的是为了向路人宣传这种神奇的东西。

  “在中国‘功夫’和‘武术’也许是一样的,但在外国这两个是不一样的。武术像是一种体育,功夫则是从内心出发的。我也喜欢武术,因为打起来很好看。但功夫是更难的,我尽量去学功夫。”

  这就是彼特来到少林寺的原因。“这里的环境和美国、加拿大有很大的不同。我来这里能够更好地理解功夫、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。”彼特站起来示范了两个动作来告诉我们,哪种是武术而哪种才是功夫。

  “功夫让我更加平静。”彼特说。每天早上他都喜欢穿少林寺的僧服,在附近的山坡上找个隐蔽的地方,静静地打坐、练功。“我同时也在努力学习讲汉语。”他很渴望能成为少林高僧德建的徒弟,“但那是很难很难的。因为我是一个外国人。”彼特给我们看他在北京买到了关于德建的纪录片,那是两张私下流传的刻录碟。彼特认为可以从德建身上学到真正的少林功夫。最后他说,“武术是可以教人的,功夫则是自己的。”他还不知道自己将会在少林寺呆多久。